問題Q&A

環境樣品運送時,於運送之冰箱開口處黏貼封條,其意義為何,自行運送亦須貼封條嗎?

依「水質檢測方法總則W102」中採樣及保存﹝十二﹞之說明:「……樣品封條可以確保樣品在分析前沒有被未授權者拆封,可以使用自粘性貼紙封住樣品瓶口或運送之冰箱的開口,使得要開口打開時,密封紙條會破損而知道該樣品已被開封……」,貼紙封住運送之冰箱的開口,係樣品經貨運業或郵寄運送至檢測單位者,以確保運送過程之完整性,自行採樣運送時,因每一樣品均有貼封條確保未被開封,且送達檢驗室時另依樣品接收程序處理,得不必於冰箱開口處黏貼封條。

水質樣品採集後,可否僅在運送冰箱開口處貼上封條,不再每瓶樣品貼封條?

依「水質檢測方法總則W102」中採樣及保存﹝十二﹞之說明:「……確實執行的監視鏈,可以確保樣品由採樣到數據報告完整的追溯性……樣品封條可以確保樣品在分析前沒有被未授權者拆封,可以使用自粘性貼紙封住樣品瓶口或運送之冰箱的開口,使得要開口打開時,密封紙條會破損而知道該樣品已被開封……」,依總則為確保樣品在分析前未被拆封,每瓶樣品均需貼封條。

廢污水處理設施之功能測試時,規定處理後水質以混合樣品檢測,對不能混樣之項目應如何採樣?

依「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951016」第60條之規定:「……屬24小時連續排放者,應每4小時採樣1次,共採樣6次,每連續2次採樣混合成1個樣品,共計混合成3個樣品進行檢測,取其平均值……」,另依「事業放流水採樣法W109」採樣及保存﹝三﹞採樣方式之規定:「……混合樣品並不適合用於樣品如揮發性有機物屬於不穩定之項目,及不易混合均勻之項目……」,綜合上述對於不適合混樣之項目,應採6次樣品進行檢測。

懸浮固體檢測,過濾的濾頭常阻塞導致慢流速,其原因及解決為何?

依「水中總溶解固體及懸浮固體檢測法W210」中干擾之說明:「濾片之阻塞會使過濾時間拖長,導致膠粒子吸附而使懸浮固體數據偏高」,另步驟之規定:「懸浮固體,若過濾時間超過10分鐘以上,則可加大濾片尺寸或減少樣品之體積」,建議操作後即以大量清水洗滌,必要時以稀鹽酸浸泡或超音波震盪處理。

檢測河川水樣中懸浮固體時含有浮游生物(蟲),須做處理後再依方法分析?

依「水中總溶解固體及懸浮固體檢測法W210」中干擾項未有此類說明,浮游生物(蟲)應不屬於懸浮固體,建議先行剔除處理再行檢測,並於報告加註說明。

水中pH值測定結果處理須註明溫度,可以pH計上之溫度探棒,或是另以溫度計量測?

依「水中pH測定電極法W424」結果處理:「直接讀取pH值及溫度並記錄之」,可以校正過之溫度計或是pH計上之溫度探棒量測。

水中總磷檢測,水樣可否先行過濾,水質呈鹼性須先調至中性再加酸,那麼呈酸性呢?

依「水中磷檢測維生素丙法W427」中步驟之規定:「總磷(包括正磷酸鹽、聚(焦)磷酸鹽及有機磷):取 50 mL 水樣置於三角燒瓶,加一滴酚?指示劑如呈紅色,滴加硫酸至顏色剛好消失,再加入1.0 mL 11N硫酸……」,不必先行過濾,水樣呈酸性則自「再加入1.0 mL 11N硫酸……」處理。

檢測氨氮時樣品蒸餾時,蒸出液管末端先置液面下再置液面上,其原因?

依「水中氨氮檢測靛酚比色法W448」中蒸餾時,蒸出液管末端先置液面下可防止氨洩氣,收集蒸餾液約200 mL才能將氨全數蒸出,再把蒸出液管末端置液面上,可防止蒸餾瓶冷卻時瓶內壓力降低,將蒸出液倒吸回蒸餾瓶內。

檢測凱氏氮與氨氮,氨氮值比凱氏氮高,是何原因如何解決?

依「水中凱氏氮檢測方法W451」,水樣中含氮有機物經消化轉為銨態,經蒸餾出氨後,以氨檢測方法測定計算之。方法內說明可能之干擾為硝酸鹽、無機鹽及固體、與有機物三大類,去除干擾之步驟敘述於干擾項,請參照執行。

化學需氧量COD有檢測上限值嗎?

依「水中化學需氧量檢測重鉻酸鉀迴流法W515」中步驟之規定:「若水樣之COD值大於400 mg/L時,應予適當稀釋…」;當使用高鹵COD法W516時規定:「…若水樣之COD值大於160 mg/L,應予適當稀釋使分析之值小於160 mg/L……」;當使用密閉迴流法W517時規定:「…適用於COD值介於10至220 mg/L水樣之分析。若水樣COD值太高時,則須予適當稀釋後才能進行檢測」,基本上都可借由稀釋步驟排除檢測上限。

大腸桿菌群濾膜檢測,所有步驟均須在無菌操作檯操作嗎?

依「水中大腸桿菌群濾膜法E202」,稀釋及過濾步驟未規定須在無菌操作檯操作,但培養基配製時應在無菌操作檯內配製。